查看原文
其他

在华农农学学农有多好?他用十年回答!

踏实的 华南农业大学 2024-07-14

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学金

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

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

获“华农之星”荣誉称号

……

从2014年成为华农

农学(丁颖创新班)的大一新生

到如今博士即将毕业

当2020级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

博士研究生罗昊文

回顾在华农成长的近十年

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是他最深的体会



个人简介





  罗昊文,农学院2020级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。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(丁颖创新班),毕业后保送本校硕士并于二年级成功申请硕博连读。2024年获华南农业大学第十届模范引领计划“华农之星”荣誉称号。 

  本科阶段,累计获得一等、二等和三等奖学金各1次,获第四届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活动三等奖。研究生阶段,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,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。

 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一项,排名第九;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共10篇,中科院一区论文5篇,中科院二区论文5篇,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4.571。

上下滑动查看


学农,对罗昊文来说是兴趣与理想的交汇点。从小就喜欢大自然的罗昊文,一直对植物科学和农业科学很感兴趣,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立下志向:成为一名像袁隆平院士那样的科学家。填报高考志愿时,罗昊文了解到华农的农学(丁颖创新班)专业是为有志于考研或保研的学生设立的,于是便选择报考。就这样,罗昊文在华农开启了自己的农学研究道路。这一研究,就是十年。
从2014年本科入学到如今博士即将毕业,回顾在华农度过的十年,罗昊文说:“我的心态变得沉稳,也更加能吃苦,更加接地气了。”

从青涩少年到沉稳青年


罗昊文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下田的经历,当时他还是一名大三的本科生。虽然罗昊文高中就对农学感兴趣,也曾设想过田间劳作的场景,但在来华农之前,他从未真正亲身体验过水田劳作。面对冰冷混浊的水田,罗昊文心中不免有些迟疑。但当他脱去鞋袜、卷起裤脚,鼓起勇气赤足踏入水田的那一刻,肥沃松软的土壤却给了他完全没想到的感觉——当泥水和土地触碰皮肤,他的内心好像也瞬间开阔。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。从那以后,罗昊文再也不怕下田。


罗昊文在试验田劳作


进入研究生阶段后,罗昊文开始独立承担实验项目,下田的次数更为频繁:在水稻收获的季节,他每周都前往试验田实地观察;即使没有安排实验任务,他也会去田间拍照记录,以便更好地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;当实验临近的关键时刻,他便每隔一两天就前往田间进行测量工作。随着下田次数越来越多,罗昊文对农学专业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,也逐渐领悟到农学的重要性。与此同时,他的性格也慢慢变了,心态变得更加沉稳:“做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,还要‘实打实’的做出成果来。”


“一粒米背后的辛勤耕耘”


“一粒米背后的辛勤耕耘”,是罗昊文对农学的研究定义。

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在罗昊文心中,每一粒米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。从播种到端上饭桌,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农人的汗水:播种、插秧、施肥、灌溉、收割、加工……看似平凡的步骤,都是耕耘与收获的生动体现。

罗昊文在做实验

而用科学研究的眼光来看,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实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。除了种植水稻和田间管理,水稻播种后,如何施肥、灌溉,以优化水稻的生长环境,使其长得更好、产量更高、口感更佳,需要深入研究;在田间,水稻的生长情况需要监测,随着而来的还有各种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。


每年的七八月,大部分学生正在放暑假,但对罗昊文来说,这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。

华南地区,双季稻是水稻种植的主旋律,而早季稻的收获季节正是每年的七八月。除了收割实验稻,对罗昊文来说更重要的是紧跟实验,并测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数据。为了取得两季或两年以上的实验数据保证准确性,还得抓紧时间进行下一季的耕作,确保晚季稻能及时播种和插秧。

罗昊文处理实验数据


“虽然说最后的成果就是看起来轻薄几页纸的论文或专利,但在这些科研成果背后,往往是至少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验与探索。”从水稻种植到科研成果发表,其中的每一步坚持与付出都是“辛勤的耕耘”,罗昊文对此体会深刻,“这既是水稻收获的展现,也是我们科研的写照。”


“要有吃苦耐劳的决心”


回首在华农的十年成长,罗昊文最感谢的是导师湘如授:“可以说没有唐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。

本科起,他就师从随唐湘如教授,在科研上获得了很多悉心指导;到了研究生阶段,唐湘如教授更是鼓励他勇于创新,全力支持他的科研想法。
与此同时,华农的教学将理论、科研与实践三者结合,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,也是罗昊文能够坚持学农的重要原因。“除了下田之外,老师还会带学生去下基层、去不同的农业公司的基地参观,学生还能亲自参与大田生产,在大二的时候就有进实验室参与科研的机会。


当然,坚持科研最重要的,还得是靠自己。在罗昊文看来,决心非常关键:“农学很重要,想学习农学的同学,要有吃苦耐劳的决心。
“农学可以真正服务到广大人民群众,无论我们进行何种科研工作,都要使这些研究扎根于祖国的土壤,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。只有当我们的科研能真正为生产生活带来益处时,这样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。”未来,罗昊文仍选择继续在农业科研的领域深耕。


脚下有土,心里有光

在华农,你将收获绝对值得的成长

高考出分在即

欢迎各位考生家长实地参观!

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后台

回复“招生”

获取更多2024华农本科招生信息

我们在“双一流”华南农业大学

期待你的到来!

▶ 往期回顾

▲ 2024,华农招生“靓”在哪?一文话你知!

▲ 华南农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,正式发布!

▲ 暴雨受灾华农学子,有专项资助!


文 |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蔡莉莉 董晨明图 |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罗培名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微信编辑 |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蔡莉莉初审 | 费思迎复审 | 陈芃辰终审 | 钟耿涛

点赞↓在看↓分享↓

向“华农之星”学习🌟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